数据是生产资料,算法是生产力,数字化正在全面重塑新型的生产关系,任何人、任何企业、任何行业、任何国家都概莫能外;我们正处在新旧动能的转折点上,没有被数字化重构的生产关系都将不能适应算法这种先进的生产力,终将被淘汰。这不是经济周期的波动,而是新时代大幕的开启,只有积极的拥抱这个时代趋势,才能正确的驾驭周期波动的变化。
数字化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全面推动数字化战略,立体连接、数据共通、流量共享、全景共鸣、全域赋能、全链共赢,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企业数字化战略的指导方针。企业在数字化落地过程中,选择合适且靠谱的软件服务商至关重要;企业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千变万化,最关心的是软件服务商能否给予及时、高效、专业的响应和解决方案。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响应速度:无论是系统故障还是使用疑惑,客户都希望服务商能在第一时间做出反馈,迅速着手解决,而不是拖延或自行"消化"。快速响应可以避免问题扩大和损失持续,这是客户的当务之急。
2、响应专业度:客户对服务商的技术实力、解决能力有着高度期望。面对复杂难题时,他们更希望服务商能专业分析问题根源,而不是简单地处理表面症状,避免复发。
3、响应全面性:遇到疑难时,客户不希望软件服务商的响应是仅仅面对问题本身,而是希望提供整体综合的解决方
案。
4、响应持续性:除了第一时间的响应外,客户更希望服务商能够全程跟进,对问题解决情况持续反馈,以及后续
的根治措施,而不是解决就一走了之。
面对企业在数字化落地过程中对软件服务商“既要、又要”的关切和诉求,怎么快速、专业、全面、持续的响应,既能成就客户,又能实现自身价值,是摆在所有软件服务商面前必须解决的一个两难选择,解决的好,就是双赢,解决不好,就是零和博弈。启示来自一部军旅题材的电视连续剧《绝密543》,电视剧讲述的是我军在解放后组建地对空导弹部队的故事,二营长肖占武带领手下性格各异的战士,克服技术、资源、人员素质、作战条件等重重困难,击落来犯敌机,首创世界防空史上用地对空导弹击落高空侦察机的纪录。“全营一杆枪”是二营骨干们自己想出的口号,围绕二营的使命——打下飞机,体现了全营不同角色都要聚焦使命目标、互助协同、共担荣辱的导向。
这句“全营一杆枪”啸聚共进、团结一切的号召力,让米多公司的决策者们受益无穷。正所谓“亡羊补牢,未为晚矣”,米多随即打造了一个颇具创意的内部体系,令公司全体员工凝聚成一股合力,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通力协作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这一举措,在米多被称为“全员一杆枪”。
具体来说,全员一杆枪其关键之一便是创建“一杆枪群”。一杆枪群是米多全体同学“反馈问题/需求(产品&技术)、快速响应客户、及时解决问题”的第一线阵地,既要“让一线能够呼唤炮火”,又要“让能够决策的人听到炮火”,真正实现“全员一杆枪”,真正做到“问题到我为止,我就代表公司”,全面打赢“班长的战争”。
这个群的设立打破了传统公司的层级壁垒,让最基层的反馈能够贯穿整个公司,确保每一点客户呼声都不会被忽视或延迟。由此,米多可以给予最快速、最专业、最全面的响应,切实满足客户的期望。前线与后方通过这个窗口无缝对接,共同携手“一杆枪”,全力以赴为客户排忧解难。
当然,这个神奇的“一杆枪”并非一蹴而就。推行“全员一杆枪”这种全员总动员的机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员工的日常工作效率。米多在建立“一杆枪群”至今也是在不断完善,让全体员工能够逐步适应并内化这种新理念和模式,最终实现工作和应急响应的高效平衡,期间也经历过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一杆枪群”前身,缺陷问题反馈群。最初的群只是针对客成(客户成功部)收到客户缺陷问题后,统一的反馈地方,群中只涉及产研、客成(客户成功部)、销售等人员。且对反馈问题格式,响应解决回复等都没有统一要求。在这样的过渡期,公司及时总结了一些最佳实践和应对经验,并以此持续优化“一杆枪”的协作流程和规范,不断完善制度机制。
第二阶段:正式启动“全员一杆枪”机制,《技术研发规范》,《缺陷管理规范》等一系列规范开始实施,公司全体员工都加入“一杆枪群”,鼓励所有问题都往群里发。问题格式,BUG简报,回溯报告,问题日报等让“一杆枪群”变得越来越有序。此阶段大家逐步将"全员一杆枪"的理念内化为自己的工作习惯。
第三阶段:细化职责,完善流程。随着“全员一杆枪”机制在米多公司逐步走向成熟,各部门员工对其运作方式也已熟稔于心,然而,任何创新理念的实施都需要与时俱进的调整优化,才能与公司发展的脚步保持同步。首先明确岗位在“一杆枪群”职责分工,按业务划分小组,当收到问题后小组内测试明确问题,再产品负责产品缺陷,技术负责技术修复,运维负责云服务与维护,细化分工,使得每一枚“炮弹”都能直击要害,提高了“火力”的精准度。同时还完善了内部的“全员一杆枪”流程,确保各方在协同作战时能高效衔接。
缺陷管理规范中的缺陷响应机制
缺陷管理规范中的缺陷处理流程
此外米多打造出一整套完备的制度体系,让全体员工都能有效地融入到这个战斗集群中。比如,新员工入职的第一件事,便是加入“一杆枪群”接受“全员一杆枪”理念的熏陶。他们要亲身体验客户的呐喊,了解米多的快速响应和排解流程。从一开始,每个新人便被灌输了这种高度紧张感和使命意识,时刻准备着为客户摧陷一切难关。
客户的反馈往往来自于最基层,那些每天与客户亲密接触的一线员工们,最先听到并感受到客户的呼声。然而,传统公司的层级体系常使得这些宝贵的反馈难以快速传达到决策层。米多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将“一杆枪群”设立为“第一线阵地”,直接连通一线员工和高层决策者。一旦收到客户反馈,无论是产品需求还是技术问题,第一线员工都可以在群内“呼唤炮火”,迅速引起公司内部的重视。
为确保一线员工能够高效“呼唤炮火”,米多为他们配备了专业的“火力侦查装备”。一方面通过产品使用培训、客户服务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他们识别问题的能力,判断其类型和严重程度;另一方面,公司明确不同等级问题对应的“火力类型”,对于一些轻微的问题,只需“枪炮”小规模射击即可;而遇到重大难题时,就须呼叫“导弹”狠狠轰炸。一线员工必须熟练掌握这些“火力呼叫”的专业水平,对症下药,避免错判。一旦确认了问题的性质和等级后,第一线员工就可以在群内“呼唤炮火”,迅速引起公司内部的高度重视。无论是产品需求还是技术bug,只要将反馈准确地摆上“一杆枪”的火力坦克,各路精锐就会第一时间集结。
譬如,某位客户反映系统出现了某种bug,客服人员立即就可以在群内反馈。瞬间,“一杆枪”就会对准这一难题,各方人马迅速会师。技术人员可以就此展开问题分析,直到找到根源并彻底解决;市场部门的同事或许能提供有益的用户反馈和诉求...如此密切配合,定能让客户的反馈问题得到最高效的解决。
往日里那种“传达慢、决策慢”的旧病已不复存在。现在,前线员工和后方决策者仿佛亲自身处于一线火力最旺盛之地,听到血肉横飞的枪炮炮响。此举无疑令客户反馈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响应,公司内部则临阵磨砺,锻造出应对一切挑战的过硬作战能力。
如上图,当客户成功部的同学在一杆枪群中反应出某个问题,前后经过了测试的确定,研发的分析与产品的判断。真正做到“让一线能够呼唤炮火”。
然后仅仅能够“呼唤炮火”并不够,许多公司常把“客户就是上帝”的理念止于口头,对于客户反映的种种问题,职员往往推卸塞责、相互踢皮球。而在米多,“问题到我为止,我就代表公司”是对所有员工的庄严承诺。不论是一线员工,还是业务主管,乃至首席执行官,只要接到客户反馈,就有责任和义务代表整个公司,迎难而上,排解问题。全员携手“一杆枪”,共同承担起为客户服务的神圣职责。
这份对客户的忠诚与敬畏,已经内化为员工的职业操守。记得有一次,一位客户投诉了某款米多产品无法使用,这则反馈经由"一杆枪群"第一时间传达给了相关人员。当值班的测试人员首先尝试在内部环境复现该问题却无功而返后,他丝毫没有推卸责任,而是立即上报给了该产品的研发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在经过详细评估后发现该问题可能是某些特殊场景下引发的缺陷,仅凭有限的现场信息很难彻底破解这一疑虑。于是,经理当机立断,主动联系客服人员要求客户的联系方式,打算亲自与客户取得沟通,实地了解问题根源。客户获知米多如此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后,非常配合,很快就与项目经理取得了联系。双方通过沟通、远程环境连线等多种方式,一同还原了当时的使用场景。在反复分析下,终于发现是由于客户环境存在的特殊配置引发了软件的异常行为,最终解决问题。
这次事件虽然只是“一杆枪群”中的一次小小“开炮”,但它恰恰绽放出了米多“问题到我为止”理念的精髓。无论是测试人员的当仁不让、项目经理的亲力亲为,还是技术人员的全力以赴,米多人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了对客户高度的敬畏和对自身服务的极致追求。
传统公司的决策往往遥不可及,就像高高在上的“指挥官”,与前线战况隔膜明显。米多要求决策者时刻亲临一线,倾听振聋发聩的“炮火”,此时的“一杆枪群”就像一个中台系统,能够将客户的问题进行统一管理和精准调度,实现数据共享,从而减少问题的重复,提升决策的精准度。因此,高层领导必须加入“一杆枪群”,每天抽空亲自了解客户反馈的问题,在必要期间甚至亲自回应重要反馈。这种高度扁平化的结构,确保决策者与前线保持无缝沟通,真正实现“全员一杆枪”的决战状态。
正所谓知己知彼,这种决策层与前线的无缝沟通,让米多公司的高层对于每一个客户反馈和疑难问题都了如指掌,洞若观火。他们不仅能及时获知问题的表象,更可以深挖其中的根源所在,对症下药,彻底拔除病根。
通过“一杆枪群”这个窗口,高层们可以对客户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归因分析”,查找症结所在。有时是产品设计缺陷?或是实施交付出现纰漏?抑或运维支持流程存在漏洞?凭借这一“显微镜”,任何一个看似无关痛痒的小问题,都可能被发现其潜藏的致命隐患。找到病因后,更有能力精准“归母”,将一个个零星难题归结为可复制的大问题。如此一来,他们不仅能解决眼前的燃眉之急,更能构筑起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补足管理和运营的漏洞,从根本上堵住了“生疮”的源头。
曾经有段时间,客户频繁反馈各模块下载出现超时无法导出下载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使用体验。这一系列问题在经过研发主管与CTO归因归母后,发现症结所在:由于多年来公司产品线不断扩张,各模块团队自行开发下载功能,缺乏统一规范,自然衍生出了诸多导出下载的性能瓶颈。接下来,由研发主管主导成立统一下载中心服务项目组,由基础研发团队提供底层支持,从顶层制度设计规范各条产品线的底层建设。经过数月的施工,米多系统终于打通了这一基础设施的"命脉"——所有关键产品线的下载服务被整合到了高效、安全、可靠的统一中心。客户不再出现无法下载的问题。
如上图,下载中心专项文档。正是凭借决策者通过“一杆枪群”亲临一线、聆听“炮火”的敏锐洞察,米多才能对暴露在表面的问题了然于胸,精准“归母”发现根源,并指导出系统性的根治良策。
企业就是一支军队,客户问题就是一场场战役。米多公司将这些零散的“战役”统一命名为“班长的战争”。每位员工都扮演着“班长”的角色,领导着为客户服务的“小分队”。
而且通过客服群这个“前线指挥所”的高效沟通,每位“班长”都能掌握全面战况,并获得强大“火力支援”。只要客户的呐喊响起,全体“班长”就会共同协作、集中“火力”,确保在“班长的战争”中勇往无前、打赢每一场战役。
米多的创新举措事实上是将“客户至上”的价值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体制机制。通过“一杆枪群”这个创造性的平台,公司打破了层级壁垒,缩短了决策链条,实现了"全员上阵"的最高战备状态。
比如有一次,客户反映自己的码包可能存在泄露,几个用户扫码领了大量奖品,极有可能遭到黑客攻击。接到这一号召,技术经理立即担任“营长”并召集“小分队”开展“会战”,测试人员被指派验证客户扫码逻辑,研发人员同DBA紧急分析扫码数据,客服专员则时刻与客户保持联系反馈进展。不到三天,研发团队便已找到问题根源,确定是客户内部成员监守自盗;客户便切实感受到米多全员出征的高度重视,最终也对迅速精准的处理结果赞不绝口。
米多公司之所以能在白热化的企业服务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我们牢牢践行“全员一杆枪”的服务理念,将“客户至上”的宗旨贯彻到每一个决策和每一个环节中。我们坚信,只有高度专注于客户需求,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才能真正成为行业内的“赢家”,赢得客户的深度信任与认可。正如“一杆枪群”公告所说,专注才能铸就专业,专业才能成为专家,专家才能成为赢家。
客户之所以选择与我们合作,正是看中了我们多年来在行业内孜孜以求、实实在在的为客户解决问题。而客户购买我们的软件服务,则是开启了一段崭新的合作旅程。从今往后,客户对米多的认可与肯定,就将转化为我们勠力同心、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时刻秉持“一次性把工作做好、同样的错误不要犯两次、不要为任何失误找借口”的铁律,全力以赴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一杆枪群”正是我们贯彻这些理念的关键平台。
只有这样,米多人才能与时俱进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从根本上赢得客户对我们的认可与信任。而作为专业服务的“赢家”,米多必将与客户结下终生的“战友”情谊,并在相互成就的基础上,与客户永续“互认、相融、共生、双赢”的美好局面。
一个企业的业务增长,离不开企业文化,没有合适的企业文化,在经营过程中就犹如一盘散沙,没有持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而且,企业文化需要不断的迭代与更新,因为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在不断的推陈出新,米多的企业文化从成立公司之初到现在,已经从不同纬度迭代了多版本,以下是最新的企业文化,供大家参考学习:
企业文化|逻辑归因、结构归母:米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企业文化|米多的“解决问题五步法”!